我们首先来看,琴弦在按压时,所需的力和弦距的关系。
演奏者演奏的手感,和弦距息息相关。
但低弦距下,会遇到一个问题,即琴弦有效的振动区域和品条相交,造成打品。
如果没有解决方案,则只能抬高弦距,但高弦距有很难演奏...
我们使用手指拨动琴弦时,琴弦受迫振动,产生不同排列组合的泛音,从而有了不同的“音色”。
那么琴弦具体是以何种形态振动? 拨动不同位置会产生何种泛音组合的变化? 用不同介质(指肚、拨片)拨动会产生什么变化?
不同频率如何叠加?
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使用下方Kepma自制、开源的小程序进行可视化观察与听音。
琴弦具体的振动形态很复杂,如果品条没有给琴弦振动留出足够的空间,则干涉下会产生 “打品” 的现象。
人手工处理品条时无法针对所有品条每个位置精细处理,故打品现象依然会存在很多。
我们使用德国的 PLEK 设备,进行品条处理。在提前施加了琴弦负载后,PLEK机器以 千分之一毫米的精度扫描整个指板和品条,根据琴弦振动曲线来切削所有品条的每一个位置,以最大化减少打品风险。
同时,上琴枕槽也被机器以极高的精度加工,这确保了演奏者在低把位的良好手感。
关于 PLEK 更详细的讯息,请点击这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