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器的世界里,面板的选择是一门融合了传统、科学与艺术的精密学科。在众多用于制作吉他面板的云杉木中,一种被称为“熊抓纹”(Bear Claw)的独特纹理,已经从一个曾经被视为瑕疵的特征,演变为备受追捧的珍品。本章旨在为熊抓纹建立一个清晰的定义,阐明其本质、成因,并将其与其他木材纹理区分开来。
1.1 视觉词典
熊抓纹,在欧洲也被称为 hazelfichte(德语,意为“榛木云杉”)或 maschiatura(意大利语),是一种出现在云杉木材中的特殊花纹 。它并非由真正的熊爪造成,而是木材自身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形态。其视觉特征表现为在木材表面呈现出闪烁、不对称且随机断裂的条纹和波纹图案 。这些纹路如同熊爪划过木材留下的痕迹,因而得名。

准确识别熊抓纹的关键在于将其与其他常见的木材纹理区分开来。首先,它与枫木中常见的、规则如波浪般的火焰纹(flame maple)或卷曲纹(curly maple)截然不同 。熊抓纹的图案更为随机和不规则。其次,必须将其与髓射线(medullary rays)区分开来。髓射线是在径切(quartersawn)木材上看到的、垂直于年轮的细线状结构,通常被称为“丝纹”(silk),是木材养分输送的通道 。而熊抓纹则是生长年轮自身 的一种扭曲或变形,其走向与年轮大致平行但呈现局部波浪状 。这种区分对于准确评估面板至关重要。
这种现象的多个名称本身就揭示了其悠久的历史。Hazelfichte、maschiatura 和熊抓纹等术语的存在,表明欧洲和美国的制琴师们早已认识到这一特征,远在其科学成因被完全理解之前。有证据表明,像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和耶稣·瓜奈里(Del Gesù)这样的意大利制琴大师就曾使用过带有 maschiatura 的木材 。

hazelfichte 这个名字的由来,很可能是因为剥开树皮后,木材上缩进的图案与榛树的树皮在视觉上非常相似 。这表明,不同传统的制琴师们都独立地识别并命名了这种木材特征,表明他们可能已经凭经验认识到其独特的属性,无论是美学上的还是物理上的。
1.2 根本原因:缩进的生长轮
熊抓纹的视觉外观,是其内部一种被称为“缩进木纹”的结构异常在表面的体现 。科学解释是,木材的纵向纤维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局部压缩或发生卷曲,导致年轮出现凹陷或缩进。当木板被切割和打磨后,这些凹陷的横截面与光线发生不同角度的反射,从而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具有深度感的闪烁花纹。
一个关键的发现是,这种缩进的形态在不同木材科属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视觉图案。在云杉这类软木中,这种“常规”的缩进呈现为矩形或正弦波顶部般的形状,这导致了熊抓纹特有的、在面板上随意游走的随机线条 。然而,在枫木等硬木中,一种被称为“尖刺状”的三角形缩进则会产生更长、更平行的线条,有时也被称为熊抓纹,但其结构与云杉中的形态不同 。本文将聚焦于软木中的熊抓纹形态。

1.3 云杉的光谱
熊抓纹现象可以出现在所有种类的云杉木中,包括西特卡云杉(Sitka Spruce)、英格曼云杉(Engelmann Spruce)、阿迪朗达克云杉(Adirondack Spruce)以及欧洲云杉(Norway Spruce)。尽管它在各种云杉中都有发现,但制琴师和木材供应商的经验表明,熊抓纹在西特卡云杉中最为常见 。这可能是因为西特卡云杉在乐器制造中的使用量最大,也可能与该树种的遗传倾向有关。无论是哪种云杉,熊抓纹的出现都被视为一种稀有且独特的标志。
第二章 声音的科学:振动-力学特性与面板品质
从视觉上的独特之美过渡到科学层面的严谨分析,本章将深入探讨熊抓纹云杉的物理特性,揭示其微观结构如何影响其作为面板的宏观性能。长久以来,制琴师们凭借经验和直觉认为熊抓纹木材具有卓越的声学潜力,而现代科学研究正开始为这些传统智慧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2.1 微观结构及其宏观效应
在微观层面,熊抓纹区域的缩进年轮代表了一种局部的细胞结构紊乱,木材细胞在此处被形容为“搞砸了”。这种缩进导致了密度较高的晚材(latewood)和密度较低的早材(earlywood)发生重叠 。在正常的年轮结构中,早材和晚材是分层排列的,而这种重叠形成了一种复合加强结构。其作用机制在于,坚硬的晚材能够有效地保护相对脆弱的早材,防止其在应力下过度累积形变 。这种微观层面的结构强化,是熊抓纹云杉物理特性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
2.2 可测量的性能差异
这些微观结构的变化,最终会转化为宏观上可测量的物理性能差异,这对面板的振动行为至关重要。
- 增加的刚度(弹性模量):针对带有缩进年轮的欧洲云杉的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这种木材在径向(Radial, R)和纵向-径向剪切平面(LR shear plane)上的比模量(stiffness)有显著增加,尽管在纵向(Longitudinal, L)上有所下降 。这是一个由数据支持的关键发现。这种增加的刚度也与制琴师和供应商长期以来的经验观察相符,他们普遍认为熊抓纹木材更硬 。
- 降低的各向异性:木材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即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由于熊抓纹区域在不同方向上的刚度发生了变化,木材的各向异性程度降低了 。这种属性的均质化可能对面板的振动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使其振动行为更加统一和可预测。
- 对乐器动态的影响:同一项研究在建立小提琴模型时发现,采用具有这些特性的木材会导致共振频率的整体升高,并将琴桥的导纳峰值推向更高频率 。这从科学上模拟并解释了为何这类木材通常被描述为能产生更“明亮”的音色。

这些科学发现为制琴师们数百年的直觉提供了因果关系的解释。关于熊抓纹是否“听起来更好”的争论可以被重新定义:其底层的缩进年轮结构确实改变了木材的物理特性,其方式与“更硬”、“更明亮”的面板描述完全一致。制琴师们长期以来声称熊抓纹木材更硬 ,并形容其音色带有“明亮的边缘感” 。而独立的科学研究不仅测量出其在关键方向上增加的刚度,还通过模型预测出其声学响应会向高频移动——这正是“明亮”音色的物理定义 。因此,科学数据提供了一个物理机制,直接解释了制琴师观察到的音色特征。这种联系不再仅仅是相关性或坊间传闻,而是一种合理的因果关系。
2.3 卓越的指标
除了直接的物理特性改变,熊抓纹的出现本身也常常被视为一个筛选优质面板的可靠视觉指标。熊抓纹几乎总是出现在那些生长年份较长、更为成熟的树木中 。这些老树经过长时间的生长,已经形成了密度高、质地坚硬的木纹结构,因此也表现出很高的声速,而高声速是顶级面板的一个关键指标。
最基础的计算固体中纵波声速的公式是(注意考虑木材的各向异性):
v = \sqrt{\frac{E}{\rho}}
其中:
- v 是声速 (velocity of sound),单位是米/秒 (m/s)。
- E 是杨氏模量 (Young's Modulus) 或弹性模量,代表材料的刚度,单位是帕斯卡 (Pa) 或牛顿/平方米 (N/m²)。
- ρ (rho) 是材料的密度 (density),单位是千克/立方米 (kg/m³)。
这种强相关性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在任何一种云杉中,熊抓纹通常都是一个可靠的视觉标志,用以识别那些品质更优的面板样本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熊抓纹本身导致 了好音色,而是它作为一种“症状”,指示了其背后卓越的木材基本品质。因此,一块带有熊抓纹的云杉面板,其起点往往就高于普通的、无此特征的面板。


第三章 伟大的音色辩论:区分听觉事实与营销虚构
围绕熊抓纹的核心争议,在于它对一把成品吉他的最终音色究竟有多大影响。尽管上一章的科学分析证实了其物理特性的改变,但在演奏者和制琴师的实际体验中,这种影响是否显著、是否可预测,仍然是一个充满分歧的话题。本章将直面这场辩论,通过呈现双方的论点,试图理清听觉上的事实与营销中的描述。
3.1 支持音色增强的论点
支持熊抓纹能提升音色的一方,其论点主要建立在物理特性与听觉感受的直接关联上。
- 制琴师的论断:许多著名的制琴师和面板专家认为,熊抓纹带来的横纹刚度的增加,能够增强音色和延音 。他们形容这种木材更硬、更重,能产生明亮、带有“边缘感”的声音,并具有出色的投射力。一些欧洲的木材供应商也指出,他们库存的 abete maschio(熊抓纹云杉)不仅持续表现出更高的刚度和更轻的重量,而且在音色上与普通云杉有显著差异 。
- 演奏者的体验:部分演奏者报告称,他们感觉带有熊抓纹面板的吉他似乎比没有该特征的同型号吉他具有更强的低频响应或更大的音量 。这些个人体验虽然是主观的,但构成了支持其音色优势的重要观点。
3.2 支持声学中性的论点
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制琴师和演奏者社群坚持认为,熊抓纹主要是一个纯粹的美学特征,对音色没有可察觉或可预测的影响。
- 纯粹的美学因素:这一观点认为,熊抓纹对吉他音色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其价值完全在于其独特的外观 。
- “独立木材”论:这是最普遍的反驳论点。它认为,任何所谓的音色优势都应归功于那块木材本身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与熊抓纹相关,但并非由熊抓纹引起),而不是纹理本身 。两把吉他,一把有熊抓纹,一把没有,它们听起来不同是必然的,因为它们是由两块完全不同的木头制成的 。因此,将音色差异完全归因于熊抓纹的存在,在逻辑上是不严谨的。
3.3 综合专家意见与社群智慧
要在这场辩论中得出一个平衡的结论,需要综合各方观点,并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 Bourgeois:制琴师达纳·布尔乔亚的观点——熊抓纹是老树中坚硬、高声速木材的可靠指标—是其音色相关性论点中最常被引用的基石,也构成了其现代价值评估的基础 。这个观点巧妙地将熊抓纹定位为一个“指示器”而非“原因”,从而回避了直接的因果关系争论。
- A/B测试的困境:经验丰富的经销商和制琴师承认,进行真正的“同等条件”对比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面板 。这使得任何关于熊抓纹直接音色影响的结论都必然是主观且非科学的。
- 辩论的综合结论:最合理的综合观点是:尽管熊抓纹底层的结构 确实 改变了木材的物理属性,但由此产生的音色差异可能非常细微,并且难以从吉他制造中无数其他变量(如面板厚度、音梁削切、背侧板木材、油漆等)中独立出来。因此,其主要价值在于作为一个 潜在 优质木材的指标,而非特定音色的保证。
这场音色辩论的持续存在,即便有科学证据表明物理特性发生了变化,也揭示了在可测量的物理数据与聆听复杂声学系统时的主观人类体验之间存在的“感知鸿沟”。第二章已经确定,熊抓纹木材在刚度和共振特性上存在可测量的差异 。然而,第三章展示了社群内部的深刻分歧,许多经验丰富的演奏者和制琴师声称他们听不出一致的差异 。一把吉他的最终声音是几十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面板物理特性的微小改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一位制琴师可能会通过不同的音梁削切方式来补偿面板的额外刚度,从而有效地中和了木材的固有倾向。因此,辩论之所以持续,并非因为物理效应不存在,而是因为它对最终复杂声学输出的贡献难以被分离,或者其影响小于其他制造变量。这是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典型的“信噪比”问题。
第四章 从缺陷到珍品:熊抓纹的市场演变与价值评估
本章将分析熊抓纹的商业层面,追溯其从一个曾被视为瑕疵的特征,到如今成为高端配置的非凡历程。我们将量化这一转变对原材料和成品吉他价格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更深层次的行业趋势。
4.1 历史观念的转变
熊抓纹的价值演变是声学吉他行业观念转变的一个缩影。
- “瑕疵”时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吉他制造商普遍将熊抓纹视为一种外观上的缺陷或瑕疵 。在生产线上,这类木材要么被废弃,要么被用于制作低端型号的吉他。当时,无论是制造商还是消费者,都更偏爱纹理笔直、均匀、“完美”的云杉面板 。
- 营销的转折点:观念的转变由多种因素共同推动。首先,一些精品手工制琴师开始认识到熊抓纹与老生材之间的关联,并主动选用这类木材。其次,消费者的审美逐渐多元化,开始欣赏独一无二的、带有“个性”的木材纹理。最后,木材资源日益稀缺,推动了行业和营销策略的调整,旨在更充分地利用每一块宝贵的面板 。
4.2 原材料的评级与定价
如今,在面板供应市场上,熊抓纹云杉已被明确地定位为一种高端产品,其价格远高于标准的同等级云杉。
- 溢价定价:面板供应商将带有熊抓纹的云杉面板单独分类并以更高的价格出售。有用户指出,其价格可能是普通西特卡云杉的“三倍之多” 。从各供应商的报价来看,一套用于制作Dreadnought吉他的熊抓纹面板,价格从65美元到超过200美元不等 。
- 评级系统:供应商通常采用AA、AAA和大师级(Master Grade)等评级体系。对于熊抓纹面板,除了考量常规的纹理密度、径切角度等标准外,评级的核心还包括熊抓纹图案的显著程度、分布的均匀性以及整体的美学效果 。纹理越是密集、清晰且美观,评级和价格就越高。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熊抓纹在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溢价,下表整合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数据。
表4.1:熊抓纹西特卡云杉面板套装市场价格对比
供应商 | 木材种类 | 等级 | 价格 (美元) |
Timeless Instruments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AA | $65.00 |
Timeless Instruments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AAA | $65.00 - $75.00 |
Hughes Tonewoods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未指定 | $75.00 |
StewMac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AAAA | $125.49 |
StewMac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Master | $163.49 |
Allied Lutherie | 熊抓纹西特卡云杉 | 未指定 | $200.00 |
4.3 成品乐器的价值定位
原材料的溢价最终会传导至成品乐器市场,各大品牌已将熊抓纹作为提升产品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元素。
- 高端配置:像马丁(Martin)和泰勒(Taylor)这样的主流品牌,现在会在特别版或定制商店(Custom Shop)型号中提供熊抓纹作为标准配置或付费升级选项,这明确地将其定位为一种增值组件 。
- 价格影响:带有熊抓纹面板的马丁D-28风格吉他零售价可超过4,000美元 。而在定制商店中,配备顶级熊抓纹面板的型号,根据其他配置的不同,价格可能轻松超过6,000美元,甚至高达11,000美元以上 。这表明熊抓纹的存在能够切实提升成品的市场价值。






熊抓纹的商业化进程,实际上是面板行业在资源日益稀缺大背景下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随着传统意义上纹理笔直、颜色均匀的“完美”AAAA级木材供应量不断减少 ,整个行业成功地将一些原本被视为“缺陷”的美学变异(如熊抓纹、颜色不均)重新包装为备受欢迎的“个性”特征,以减少浪费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
第五章 实践中的熊抓纹:顶级制琴工艺展示
理论分析和市场评估最终要通过实际产品来体现。本章将展示世界领先的吉他制造商如何在其产品线中应用和营销熊抓纹云杉,从具体的型号和设计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品牌如何利用这一独特木材来彰显其品牌价值和工艺水平。
5.1 C.F. Martin & Co.
作为历史悠久的吉他制造商,马丁公司对熊抓纹的应用体现了传统与定制化的结合。
- 应用范围:马丁主要在其定制商店(Custom Shop)乐器、特别限量版以及偶尔在高端标准型号(如28系列)上使用熊抓纹面板 。他们提供多种云杉选择,包括西特卡云杉和英格曼云杉 。
- 评级背景:在马丁内部的1-8级外观评级体系中,一块带有熊抓纹的面板会根据其整体美学吸引力进行评估。尽管曾被视为异常,但如今,如果一块带有熊抓纹的面板被评级师认为是美的,它完全有可能被评为7-8级,并用于制作像45系列这样的顶级型号。
5.2 Taylor Guitars
泰勒吉他在推广具有独特视觉特征的木材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这与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紧密相连。
- 拥抱独特性:泰勒将使用带有独特视觉特征的木材视为其环保承诺的一部分,旨在减少浪费 。熊抓纹完美地契合了这一哲学。
- 定制与限量型号:他们在定制商店和特别的“Catch Event”限量型号中大量使用熊抓纹面板,并经常将其与一些异国情调的背侧板木材(如黑林巴木或Bocote)搭配,创造出视觉上极为震撼的高端乐器 。
5.3 Collings Guitars
作为顶级的精品手工吉他制造商,Collings以其对木材的精挑细选而闻名。他们对熊抓纹的使用,代表了一种对卓越音质的刻意追求。
- 精品之选:Collings在其吉他上使用熊抓纹面板,尤其是阿迪朗达克云杉熊抓纹,这本身就标志着这块木材在音质上被认为是非凡的 。
- 传世之作:最极致的例子莫过于Collings SJ-41型号,其面板采用了一种被称为“阿拉斯加熊抓纹蓝云杉”(Alaskan Bearclaw Blue Sitka Spruce)的再生木材。这种木材曾在水下浸泡数十年,因氧化而呈现出独特的蓝色调,其内部的糖分也已结晶化。这不仅赋予了吉他一个关于历史、稀有性和音色成熟度的独特故事,更将其提升到了一件艺术品的高度 。这个例子完美地展示了熊抓纹如何成为一个更大叙事的一部分,从而创造出巨大的附加值。
不同制造商使用熊抓纹的方式,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核心品牌身份。马丁在其传统、基于历史传承的产品线中,使用熊抓纹来增添一丝定制的尊贵感和独特性,这可视为在其经典型号(如HD-28)基础上的一种高级变体 。泰勒则将熊抓纹整合到其现代、前瞻性的品牌叙事中,将其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联系起来,通常与非传统木材搭配,展现其突破界限的品牌形象 。而Collings的“蓝云杉”案例则将熊抓纹的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不仅仅是纹理本身,更是其背后的整个历史和故事。这是典型的高端精品营销方式,即材料的出处和叙事与材料本身同等重要。因此,熊抓纹并非一个单一的特征,而是一个多功能的元素,被各大品牌战略性地用来强化其特定的市场定位和品牌故事。



第六章 拥有者的视角:为挑剔的演奏者和收藏家提供的考量
对于正在考虑购买一把带有熊抓纹面板吉他的消费者而言,除了理解其科学和市场背景,还需要从实际使用的角度进行考量。本章将为潜在的购买者提供实用的建议和背景信息,涵盖美学、结构完整性以及购买策略等方面。
6.1 美的主观性
熊抓纹的美学吸引力是高度主观的,并且常常引发两极分化的观点。
- 两极分化的外观:许多演奏者认为熊抓纹非常美丽、独特,并赋予了吉他强烈的个性 。他们欣赏这种自然的、独一无二的印记。
- 对传统的偏好:与此同时,也有相当多的人强烈不喜欢这种外观,认为它是一种瑕疵、一种视觉干扰,或者与干净、笔直的传统云杉纹理相比显得“丑陋” 。这纯粹是个人品味问题,没有对错之分。购买者在做决定前,必须确定自己是否真心喜欢这种外观。
6.2 长期稳定性与耐用性
关于熊抓纹面板的长期结构稳定性,存在一些相互矛盾的理论推测,但缺乏确凿的证据。
- 刚度带来的优势:与熊抓纹相关的更高刚度,引出了一些坊间说法,认为这种面板可能更不容易开裂。其逻辑是,更硬的面板自然也更坚固。
- 纹理中断的担忧:反方的观点则认为,任何中断了木材笔直、平行纹理的特征,理论上都可能引入应力集中点,或者在加工过程中更具挑战性 。
- 缺乏不稳定的证据:尽管存在理论上的担忧,但并没有大量来自制琴师或维修专家的证据表明,熊抓纹面板在本质上比标准面板更不稳定或更容易开裂。一把吉他的长期健康状况,绝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其制造工艺的质量以及后续是否得到适当的湿度控制。
在关于熊抓纹耐用性的讨论中,常常出现一个逻辑上的混淆,即将木材的 加工属性 与其 长期结构属性 混为一谈。一位制琴师可能会提到,带有花纹的木材比纹理均匀的木材“更难加工”,这是对制造过程 的评论。而演奏者们则在论坛上猜测其长期的稳定性和抗裂性 ,这是对成品耐用性 的评论。这两者并不相同。一块在弯曲或雕刻时具有挑战性(加工属性)的木材,一旦被整合到有音梁支撑的成品结构中,可能表现出极佳的强度和稳定性(结构属性)。现实中缺乏熊抓纹面板大规模结构失效的报告,这表明尽管它可能在制造过程中带来挑战,但并不会导致乐器本身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因此,区分制琴师面临的挑战和拥有者承担的风险至关重要。
6.3 购买指南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为潜在的购买者提供以下策略性建议:
- 声音和手感优先:经验丰富的演奏者和制琴师一致认为,应始终将乐器本身的音色和可玩性置于其外观之上 。一把声音出色的吉他,无论其面板是否有熊抓纹,都是一把好吉他。
- 评估整体:熊抓纹可以作为高品质木材的一个指标,但它不能替代对乐器整体的全面评估。购买者应仔细检查整体的制造工艺,聆听吉他的具体声音,并确定自己是否真正欣赏其美学风格。
- 投资与转售价值:对于收藏家而言,一把来自信誉良好制造商、带有引人注目且分布美观的熊抓纹面板的吉他,可能是一项不错的投资。其独特性和稀有性可以提升其在二手市场的吸引力和转售价值。
第七章 结论:综合熊抓纹的艺术、科学与商业
通过对熊抓纹云杉进行多维度的深入解析,本报告揭示了这一独特木材特征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装饰,更是木材内在物理结构的外部表现,是自然艺术、声学科学与商业价值的交汇点。
本文的核心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科学证实了物理特性的改变:熊抓纹是“缩进年轮”这一微观结构异常的宏观体现。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结构导致了木材物理特性的可测量变化,包括在特定方向上刚度的增加和各向异性的降低。这些变化与制琴师长期以来观察到的“更硬”、“更明亮”的经验相符,为其声学潜力提供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 音色影响的复杂性:尽管物理特性发生了改变,但熊抓纹对成品吉他最终音色的直接贡献仍然是一个充满细微差别且难以孤立验证的议题。它对音色的影响可能被众多其他制造变量(如音梁削切、面板厚度等)所调节或掩盖。因此,最严谨的结论是,熊抓纹是一个卓越面板的 可靠指标,而非特定音色的 绝对保证。
- 市场价值的成功重塑:熊抓纹的商业历程,是面板行业在应对资源变化时进行价值重塑的典范。它从一个被摒弃的“瑕疵”,成功转变为一个代表着独特性、稀有性和高端品质的理想特征。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原材料和成品乐器的市场价值,也反映了行业在可持续发展和市场营销方面的成熟策略。
- 品牌身份的象征:世界顶级制造商通过不同的方式运用熊抓纹,使其成为强化自身品牌叙事的一部分。无论是马丁的传统定制、泰勒的现代创新,还是Collings的精品故事,熊抓纹都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证明了其作为一种高端元素的灵活性和强大吸引力。
综上所述,熊抓纹云杉在声学吉他制造领域占据了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对于演奏者和收藏家而言,它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独特性、一个引人入胜的自然故事,以及一种与卓越木材品质相关联的保证。在选择一把带有熊抓纹的吉他时,最终的决定应基于个人对音色、手感和美学的综合偏好。然而,毫无疑问,这种美丽的“瑕疵”已经并将继续作为顶级声学乐器世界中一个迷人且有价值的元素而存在。它完美地诠释了在最优秀的乐器中,自然的随机性、科学的严谨性与人类的审美追求是如何和谐共存的。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需提前获作者授权,并在显著位置注明作者及原文出处,不得擅自修改内容。